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褚英硕
一场因未及时安装联网烟感报警器而错失早期预警和救援良机的火灾悲剧,为独居老人的家庭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以此为鉴,加速推进联网烟感报警器安装计划,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独居老人安装并调试设备,确保“装得好、联得上、用得上”。截至目前,全乡已有556户独居老人家庭迎来了这位24小时在岗的“电子哨兵”,为老人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道防线。
小红门乡辖区内老龄人口比例较高,空巢、独居老人数量较多。为确保安防设备精准覆盖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乡平安建设办公室联合各村、社区开展摸排工作,通过全面筛查与入户核实,最终确定556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工作人员提前与老人沟通,约定上门安装时间,并根据老人家中实际情况确定报警器的安装位置。
在鸿博家园第一社区的陈大妈家中,工作人员拎着烟感报警器设备和逃生应急包上门服务,现场完成安装与联网调试。“这个小盒子可是个‘灵敏鼻子’,一旦闻到浓烟味,它就会自动报警,不仅会在您家中发出响亮的警报声,后台和社区网格员的手机也会同时收到提醒。”工作人员一边安装一边向陈大妈解释。安装完设备,工作人员打开应急包,手把手教她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自救逃生器材。临走前,他们还帮老人清理了堆放在阳台多年的旧纸箱、塑料花盆等易燃物品。“现在有了这个‘安全小卫士’,心里踏实多了。”陈大妈说。
就在不久前,在顺义区胜利街道建新北区第一社区,正是联网烟感报警器的预警作用立了大功。社区网格员马双元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紧急预警:“建北一34号楼某户于11:27疑似发生火情,请确认。”马双元第一时间联系该户独居老人,并飞奔赶往老人家。老人这才想起厨房的燃气灶上还煮着食物,因忘记关火导致锅被烧煳,产生大量浓烟。正是报警器的及时预警和网格员的快速响应,使老人得以迅速关闭火源,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火灾。
兴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